珠三角城市群区县尺度碳排放的时空演化及驱动机制
编号:333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4 14:41:51 浏览:487次
口头报告
摘要
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是统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共赢的重大战略。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代表的优化开发区域率先实现碳峰值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导向。本研究针对碳排放空间分异认知不清、小尺度碳排放研究不足等问题,以“碳排放空间化”为契入点,结合遥感影像、人口网格、经济网格等空间分布数据,通过降尺度模型实现碳排放数据空间化,形成2000-2019年珠三角城市群高空间分辨率碳排放网格图。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从区县尺度分析珠三角城市群碳排放时空分布格局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区县尺度碳排放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碳排放主要集聚于环珠江口区域,珠江东岸的广州、东莞、惠州等城市的大部分区县碳排放明显高于珠江西岸的区县;城市化、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因子对碳排放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影响力,各影响因子在经过交互作用之后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等指标在交互作用后,影响力较强。珠三角城市群在推动率先达峰的过程中,应借助国土空间规划,调控国土空间规模、结构与布局,分类引导城市低碳转型。
稿件作者
林晓洁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王长建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