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07-2017年水-能-耕地纽带关系动态评估
编号:333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4 14:41:51 浏览:500次
口头报告
摘要
自然资源(水、能源和耕地资源)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我们对省级尺度下的水-能-耕地纽带关系以及纽带关系随时间变化的认识还不清楚。本研究发展了一个水-能源-耕地纽带关系的评估框架,通过同时考虑投入资源(水、能源、生产耕地)的效率以及省份间的联系,该框架可用于确定节水、节能和节约耕地使用的关键省份。以全国各省2007-2017年的结果表明,虚拟水、隐含碳和隐含耕地的直接、间接和完全使用系数均表现出降低趋势,可以得出10年来三种资源的使用效率均有提升;各省水和碳拉动系数呈现出降低趋势,体现出各省投入水碳资源的自主性提升,各省耕地拉动系数体现出不同变化趋势,经济较发达省份如北京、上海、江苏等呈上升趋势,其余省份呈现降低趋势。甘肃、宁夏、新疆在十年来均为典型的高水耗-高能耗-高耕地使用省份,三个省份的平均资源消耗水平是全国各省平均水平的197%。北京、天津和上海在十年来均是水-能-耕地的强联系部门。三个省份的平均资源拉动水平是全国各省平均水平的337%。在“双循环”发展策略背景下,未来需要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促进省份间经济合作促进资源的更高效使用。我们建立的框架可以进一步捕捉从中国省级尺度到全球范围内的粮食-能源-水关系,并且可以用作确定该区域实现“零饥饿”(SDG2)、“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SDG6)、“负担得起的清洁能源”(SDG7)和“负责任消费和生产”(SDG12)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工具箱。
稿件作者
刘紫玟
北京师范大学
郑德祺
北京师范大学
段晓宇
北京师范大学
黄庆旭
北京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