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冰期以来西南罗斯海陆架表层海水环境的千年尺度变化规律
编号:3285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3 09:45:35 浏览:361次
张贴报告
摘要
末次冰期以来西南罗斯海陆架表层海水环境的千年尺度变化规律
作者:周郑鹏*,肖文申,王汝建,武力,黄梦雪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zhengpzhou@tongji.edu.cn
摘要:末次冰期以来全球气候呈现千年尺度波动,冰消期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西南极罗斯海冰架不断后撤,这个过程如何影响其周边海洋环境并未得到充分研究,限制了我们对末次冰消期以来西南极地区海洋-冰架-大气之间相互作用的了解。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对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采集自罗斯海陆架Joides海槽的重力柱岩芯JB06进行了硅藻定量分析,分别基于硅藻转换函数(IKM-3Q)和现代类比技术(MAT)方法,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夏季海表温度(SSST)和冬季海冰浓度(WSIC)的变化。频谱分析表明,SSST呈现千年尺度周期。数据显示:冰消期以来生源组分含量和SSST上升,表示温暖、高生产力的开阔水体环境。SSST的高值区域以及WSIC低值区域大致对应南极冰芯氧同位素最大值2期和1期(AIM 2, ~23-25 ka;AIM 1,~16-14.7 ka),以及全新世早期气候最暖期(AHO, ~11-9 ka)。其中AIM1和AHO期IRD含量的升高表示了罗斯冰架迅速消融,接地线后退。SSST与AMOC强度、西南极冰芯CO2、西南极冰芯δ18O的相干小波分析表明AMOC和大气CO2领先SSST变化,SSST领先与冰芯δ18O变化。这表明经向翻转流和大气温度共同影响海水表层温度变化,从而促进了西南极冰盖(WAIS)的融化和后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