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大冰期(NHG)南大洋南极带生产力演化及其与大气pCO2冰期旋回的关联
编号:327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20:53:06
浏览:508次
张贴报告
摘要
上新世-更新世之交的北半球大冰期(Northern Hemisphere Glaciation,NHG) 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分压(pCO2-atm)从300-450 ppmv降低至250-300 ppmv,其降幅最高可达150 ppmv。然而,目前关于NHG期间丢失pCO2-atm的过程、去向及其相关机制仍不清楚。Sigman(2004)提出NHG丢失的大气CO2封存在南大洋中,但其未有实质证据可以证明。南大洋的生物、物理和化学过程被认为在控制大气CO2浓度,从而影响全球气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现代南大洋生产力最高的的海区,位于南大洋南极带的罗斯海规避了风尘对于生产力的影响,生产力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深部水体上涌状况,为探究NHG南大洋南极带生物生产力演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基于此,本文选取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74航次U1524A孔270-80 m CSF-A的柱状沉积物,通过将沉积物的总有机碳(TOC)、碳同位素(δ13C)、总氮(TN)、蛋白石(opal)以及元素过剩组分(生源钡(Babio)、过剩铝(Alxs)和过剩磷(Pxs))的百分含量和质量堆积速率(MAR)等指标相结合,重建该孔NHG生产力;利用总氮同位素(δ15N)指示营养物硝酸盐的利用状况以及深部流通状况,最终揭示南大洋南极带生产力与pCO2-atm冰期旋回之间的关联。这为厘清NHG南大洋是如何通过生产力和深部流通状况封存该时期丢失的大气CO2,以及为NHG的成因和驱动机制提供一种全新的“大气桥梁”角度。
关键词
罗斯海、北半球大冰期、CO2封存、古生产力、深部流通状况
稿件作者
吴一鸣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郭景腾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熊志方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李铁刚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