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中汞的人体模拟消化生物可利用性影响因素探究
编号:321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2 23:20:08 浏览:556次
口头报告
摘要
1.背景
大米作为我国内陆地区居民汞(Hg)暴露的主要来源(Zhang et al., 2013),其导致的健康风险一直深受关注。前期研究表明,大米中总汞(THg)和甲基汞(MeHg)的生物可利用性显著低于鱼类(Wang et al., 2013; Gong et al., 2018),因此在评价健康风险时大米中Hg的生物可利用性不应被忽略。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探究了可能影响大米中Hg生物可利用性的因素。
2.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采集了我国不同地区种植的大米,选取了来自于浙江省、黑龙江省的大米作为低Hg背景地区大米,同时选取了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地区(WS)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ES)的大米分别作为高Hg背景地区和高硒(Se)背景地区大米。对样品利用physiologically based extraction test (PBET)(Ruby et al., 1996)体外模拟方法获取THg、MeHg和Se的生物可利用性。Hg和Se的分析测试分别使用CVAFS和AFS进行测定(USEPA, 1998, 2002; Zhu et al., 2008)。
3.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利用低Hg背景地区大米对种植地点、大米品种和烹饪三个因素对大米中THg和MeHg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三个水稻品种(粳稻、籼稻和糯米)的Hg浓度和Hg生物可利用性差异不大,除糯米的MeHg生物可利用性外,这些差异在统计检验中不显着。(2)由于高温下蛋白质和氨基酸发生变性,烹饪可显着降低MeHg生物可利用性,但对THg的生物可利用性影响有限。(3)来自不同省份的两个水稻样品组之间的THg 生物可利用性不同,推测种植位置可能会影响 IHg 的形态。(4)从统计学上看,所研究的三个影响因素对水稻THg和MeHg生物可利用性的联合影响有限。
本研究还利用WS组和ES组大米探究Se对Hg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组样品均未显示出Hg 和 Se 生物可利用性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着相关性。然而,两组样品中Hg和Se生物可利用性之间的相关性趋势相反,推测可能原因可能是来自不同种植地点的水稻样品中 Hg 和 Se 的微观形态存在差异。因此,Hg 和 Se 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受到微观形态的影响。
综上,大米中Hg生物可利用性应与其Hg的微观形态有一定关系,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
稿件作者
吴泽
贵州民族大学
李平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冯新斌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