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浅水湖泊稳态转换的氮磷阈值及其水文情势响应:以滇池为例
编号:3166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5-05 17:02:40
浏览:502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总氮(TP)与总磷(TN)的外源输入是湖泊发生稳态转换的先决条件,而藻类生物量对入湖氮磷负荷的非线性响应往往导致湖泊稳态转换氮磷负荷阈值难以确定,揭示湖泊稳态转换的氮磷负荷阈值及其影响因子对于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原浅水湖泊滇池为例,评估了滇池外海营养状态的历史演变特征,通过构建PCLake+水生态模型,识别滇池外海稳态转换的入湖氮磷负荷阈值,并进一步模拟水位与入湖流量变化对稳态转换入湖氮磷负荷阈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1-2018年滇池外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SI)总体表现中度富营养状态,年际间波动范围小,变化区间为50-70。在月尺度下,滇池外海仍主要表现中度富营养状态,中、重度富营养状态集中于夏秋两季。(2)滇池外海由草型清水态恶化为藻型浊水态的入湖氮、磷负荷阈值分别为45.89 mgNm-2d-1、3.53 mgPm-2d-1;由藻型浊水态恢复为草型清水态的入湖氮、磷负荷阈值分别为26.78 mgNm-2d-1、2.06 mgPm-2d-1;入湖氮、磷负荷恢复阈值远低于恶化阈值。滇池外海当前的总磷入湖负荷为1.20 – 3.74 mgPm-2d-1,总氮入湖负荷为28.88 – 47.45 mgNm-2d-1,表明研究区入湖负荷已接近恢复阈值。(3)水位与入湖流量显著影响滇池外海稳态转换的入湖氮磷负荷阈值,尤其对滇池外海生态恢复的氮磷负荷阈值影响更为显著。湖泊水位下降或入湖流量增加,可显著降低入湖氮磷负荷退化阈值与恢复阈值,从而放宽了入湖氮磷负荷限制标准,建议滇池维持低水位运行实现水生态系统恢复的提前。
关键词
PCLake+模型,富营养化,稳态转换,营养盐阈值,水文情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