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清洁技术体系
编号:315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3 00:51:02
浏览:558次
特邀报告
摘要
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地形起伏大,侵蚀性降雨集中,坡耕地面积广,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强度大,土壤抗蚀性能低,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降低土地质量,产生洪涝灾害;泥沙迁移输送为环境污染物提供载体,严重威胁三峡水库水环境安全和水生态健康。水土流失治理与面源污染防治为耕地质量保育、发展生态农业、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也是保障三峡工程可持续运行和水安全的重要前提。近年来,经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后,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整体得到改善,但局部水土流失问题仍然突出,水土保持综合功能和效益未能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扭转。针对三峡库区岸坡小流域独特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地利用特点,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生态清洁小流域、近自然修复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新理念,采用面源污染“源头控制-过程削减-末端治理”的思路,聚焦生态林地、坡耕地、水田、塘库、沟渠、道路、居民点、水库消落带等流域关键系统要素,围绕地表径流、泥沙、面源污染物等迁移转化过程,提出生态林水源涵养-农地防蚀保土-园地减污优管等防蚀-截流-减污一体化生态清洁调水保土技术、沟渠-水田-塘库-人工湿地的径流调控与面源污染生态立体阻控技术、水库消落带生态缓冲带景观构建技术于一体的三峡库区岸坡小流域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为保障三峡水库水资源安全和维持工程可持续运营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稿件作者
唐强
西南大学
贺秀斌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