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边缘沙地全新世风水交互作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
编号:3155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3 07:47:41
浏览:541次
口头报告
摘要
青海湖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认识亚洲季风演化和西风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近几十年来一直是古气候研究关注的焦点。针对该区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演化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沉积相中代用指标的古气候意义解释上,且不同研究得出的古气候演化模式存在较大的争议。然而,基于不同沉积相的地层剖面,从沉积物物源角度出发,结合代用指标探究其古气候演化模式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基于青海湖盆地东部湖东沙地的两个河湖风成沉积剖面的岩性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并与盆地内已有的现代沉积物和广泛研究的晚第四纪风成沉积序列数据进行对比,重点分析了其物源和古气候意义,为研究该区东亚夏季风的演化及其与西风的相互作用提供新的思路。结果表明,湖东沙地沉积物与盆地其他类型现代沉积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组成,均以SiO2, Al2O3和CaO为主。但不同岩性的各元素分布模式和地球化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同于已有认识,在湖东沙地,湖泊沉积比风成沉积更接近UCC平均值。元素地球化学比值和参数表明,湖东沙地沉积物主要为felsic igneous, quartzose sedimentary and intermediate igneous provenance等的混合源岩.通过与盆地已有的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湖东沙地不同时期的沉积物在物源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9.6~4.0 ka BP湖东沙地发育了较多的湖泊环境,沉积物与盆地各类型沉积物在物源上均存在较好的重叠,表现为对已有的第四纪沉积物的沉积再循环和改造作用为主,指示了持续增强的东亚夏风。然而,在8.2~5.1 ka BP,湖东沙地作为青海湖盆地东部大板山的沉积物的河流沉积汇,在季风径流强烈的剥蚀和冲积、搬运作用下产生的大量碎屑物质是该地区的额外物源,说明这一时期东亚夏季风达到9.6 ka BP以来的最强盛期。4.0 ka BP以后湖东沙地广泛堆积较厚的风成砂,砂物质主要来源于因青海湖水位下降而出露的青海湖沉积物,表明这时期盆地以来自西部和西北部的西风和东亚冬季风占主导,东亚夏季风微弱。
关键词
青海湖盆地;全新世;元素地球化学;东亚夏季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