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酸化和铁对海洋微微型蓝藻生长和固碳的影响
编号:303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17:08:36
浏览:511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因痕量金属铁在浮游植物中重要的生物功能,及其在现代氧化性海洋中的低溶解度,使得铁成为现代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子之一。在中低纬度的低铁海域中,浮游植物群落大多以海洋微微型蓝藻聚球藻和原绿球藻为主,它们以小于2 µm的粒径,贡献了约25%的初级生产力,是寡营养海域的重要生产者(Flombaum et al., 2013)。当前全球变化背景下,海洋酸化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引起的pCO2上升和pH下降一方面会影响着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生理过程,另一方面也会对痕量金属铁的生物可利用性产生不确定影响(Sunda, 2010),这将增加预测未来海水环境变化下铁限制海区初级生产力和评估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不确定性。目前海洋酸化耦合铁限制对浮游植物的影响鲜有以海洋微微型蓝藻为研究对象,故本研究以近岸型聚球藻Synechococcus WH5701、远洋型聚球藻Synechococcus WH8102和高光适应型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 MED4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个生物可利用铁(Fe’)浓度和2个CO2浓度水平的矩阵分别对上述藻株进行铁-酸化联合培养,探究海洋酸化耦合铁营养盐供给变化对海洋微微型蓝藻生长和固碳的影响。铁-酸化联合培养实验结果表明,铁营养盐供给变化下海洋微微型蓝藻对海洋酸化的响应有所差异。其中,海洋酸化对远洋型聚球藻Synechococcus WH8102的生长和固碳的积极影响最为明显,近岸型聚球藻Synechococcus WH5701次之,高光适应型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 MED4则没有明显影响。从酸化引起二氧化碳浓缩机制(CCM)下调进而节省能量用于生长的角度看,各藻株对酸化的响应有所差异可能与其生存策略和CCM特征有关。未来海洋酸化情形可能会提高聚球藻在以微微型蓝藻为优势类群的浮游植物群落中的竞争力。
稿件作者
沈海琪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史大林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