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典型河口水域活性氮吸收过程研究
编号:298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20:08:54
浏览:489次
张贴报告
摘要
河口水域是陆海交界的关键地带,受人为活动影响显著。在河流氮输入通量增加的情况下,对河口水域中的氮迁移转化过程研究相当重要,同时氮循环过程还会影响碳的周转。因此,我们采用15N和13C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探究海南典型水域东寨港河口中15NH4+、15NO2-、15NO3-、15N2-Urea和13C的动力学特征。主要目标是探究东寨港港内、海端及主要河流中不同形态活性氮和溶解无机碳在干湿两季分布情况、浮游植物对不同活性氮和溶解无机碳的吸收过程(速率)、不同氮源的利用偏好及主要影响因子。
我们的结果表明:相比港内和海端区域,河流受周边养殖业的影响NO3-、NO2-和NH4+的浓度较高,整体呈现河流>港内>海端,表底层没有明显的差别;浮游植物对不同活性氮和溶解无机碳的吸收速率结果发现,相比NO3-和NO2-的吸收速率,浮游植物对NH4+和尿素的吸收速率明显较高,尤其是在湿季更加明显;干季表层中NH4+、尿素和DIC的吸收速率明显高于底层。RPI结果发现,表底层及干湿不同季节中,RPIUrea和RPINH4+ >1,表明在东寨港河口中,浮游植物更偏好尿素和铵氮;表层水体中,RPIUrea >RPINH4+ >1,表明尿素作为一种有机氮源,在河口氮循环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中湿季中Chl a和TSM对NH4+和尿素的吸收速率影响更加显著。我们的研究成果补充了东寨港河口水域碳氮循环动力学知识的空缺,并且有利于针对氮污染缓解和污染防治政策的制订。
稿件作者
石彭兰
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徐敏
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