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渤黄东海现场测定pH与计算pH的比较
编号:2986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5-02 23:41:15
浏览:388次
张贴报告
摘要
基于2022年4月-5月在渤黄东海实测碳酸盐数据,我们分别比较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的pH(总氢离子标度)及玻璃电极法测定的pH(NBS标度)与通过溶解无机碳和总碱度计算得到的pH的差异(其差值分别记为ΔpHt和ΔpHn)。结果显示,在低盐度时(27~32),使用Millero (2010)等常用于河口计算的碳酸解离常数会使得ΔpHt更小(平均值为-0.0001);而在高盐度时(32~35),使用Dickson and Millero (1987)等常用于大洋海水计算的碳酸解离常数会使得ΔpHt更小(平均值为-0.004)。总体而言,我们发现在该海域Dickson and Millero (1987)的碳酸解离常数(ΔpHt平均值为0.000)比Lueker等 (2000)碳酸盐解离常数(ΔpHt平均值为0.005)更适合计算pH。这不同于之前的结论,可能与近海盐度偏低有关。另外,我们发现在该海域使用玻璃电极法测定的pH值普遍高于其计算值(ΔpHn平均值为0.0158~0.0643),仅基于GEOSECS (Takahashi et al. 1982)碳酸解离常数得到的ΔpHn较小,平均值为0.0158。这可能与该方法的采样品瓶体积较小(~25ml),恒温过程中的CO2逃逸有关。
稿件作者
薛亮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王萍
中国海洋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