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烟台近海表层和底层海水溶解微量金属分布及生态健康风险评价
编号:2975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2 19:17:24 浏览:395次
张贴报告
摘要
微量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海岸带具有重要的作用。表层和底层海水中溶解的微量金属的分布、相互作用和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中国烟台近海海域2019年和2020年夏季(8月)表层和底层海水中溶解态微量金属锌(Zn)、镉(Cd)、钴(Co)、铅(Pb)、铬(Cr)的分布并进行了生态健康风险评价。Zn、Cd、Co、Pb和Cr的含量分别为23.76 ~ 117.47 μg/L (42.67 μg/L±15.15)、0.21 ~ 0.51 μg/L (0.30 μg/L±0.05)、0.90 ~ 2.94 μg/L、(1.09μg/L±0.31)、0.13 ~ 1.06 μg/L (0.39 μg/L±0.17)、2.00 ~ 9.9 μg/L (5.38 μg/L±2.99)。平均金属Zn和Co浓度略高于其他沿海地区,主要污染压力来自Zn和Pb。最大的污染物按以下顺序排列Zn > Pb > Cd > Cr > Co。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被用来确定多种溶解态微量金属的潜在来源和空间分布。研究区微量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人为和大气沉降的外部输入以及外界干扰下沉积物中微量金属的自然释放。河流输入、鲁北海流和水产养殖对水体中溶解态微量金属和溶解有机碳的多参数水平分布有显著影响。夏季浮游植物虽然生长旺盛,但对Zn、Cd、Co和Pb的吸收与外源输入相比可以忽略不计。表层Zn、Cd、Co、Pb含量高于底层。季风、潮汐和风浪也影响溶解微量金属和溶解有机碳的迁移、转化和分布。本研究为研究沿海和海洋牧区不同深度溶解态微量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迁移转化)和分布提供了重要信息。
关键词
溶解微量金属,地理分布,海洋牧场,生态风险评估,溶解有机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