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冬夏季PM2.5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及来源分析
编号:2963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2 19:15:37 浏览:53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1:33(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5B] 5B、环境科学 [5B-4] 5B-4 环境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度城市化进程促使中国的能源消费不断增加,随之带来日益严峻的细颗粒物(PM2.5)污染问题,从而对大气能见度、气候变化以及全球地球化学循环等产生重要影响。PM2.5组成成分复杂,主要由碳质组分(TC)、无机组分和盐类等组成,其中TC是气溶胶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气溶胶中所占比重约为20~60%,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生物质燃烧,是重要的燃烧源示踪物,影响着区域空气质量和全球辐射平衡。由于人类活动对TC的高影响,目前对TC组分及来源的研究已经成为大气环境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青岛作为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与黄海接壤,是气溶胶从亚洲大陆到北太平洋的重要传输通道。目前对于青岛市城市气溶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无机组分研究及其溯源,针对TC研究较少。
为确定青岛市冬夏季PM2.5中总碳(TC)来源及其贡献,分别于2018年1月1日-2月28日(冬季),2018年7月1日-8月31日(夏季),对青岛地区PM2.5样品进行采集,分析了TC浓度、水溶性离子浓度及其稳定碳同位素值 (δ13CTC),并利用贝叶斯混合模型对δ13CTC的不同来源贡献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冬夏两季TC浓度分别为8.6 ±3.9 μg·m-3、3.9 ± 2.5μg·m-3,δ13CTC 值分别为-24.8±1.0‰、-26.5 ±0.9‰,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并结合气象数据、水溶性离子和后向轨迹进行分析,认为可能受到气象条件与来源变化的影响。利用贝叶斯混合模型计算,冬季TC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煤燃烧,其源贡献占比为63.1%、20.7%;夏季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C3植物燃烧,其源贡献占比为63.0%、33.8%。青岛市主要来源可能受到机动车保有量与青岛港货运的影响,其次也受到冬季燃煤和夏季C3植物燃烧的影响。









 
关键词
青岛;总碳;贝叶斯模型;稳定碳同位素;PM2.5
报告人
王瑶
东华理工大学

稿件作者
肖红伟 上海交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瑶 东华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