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固氮的上行和下行控制
编号:2956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20:10:40
浏览:390次
张贴报告
摘要
海洋中主要由微生物完成的固氮,将氮气固定为铵、并进一步合成氨基酸。从外界输入全球海洋的生物可利用氮,固氮大约占了一半。由于现代海洋大部分海域缺乏氮营养盐,固氮支持了很大一部分海洋初级生产力,并成为了海洋碳氮循环和海洋碳输出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收集历史数据,探索了海洋固氮在全球海洋尺度上的一些上行和下行控制因素。第一,过去对海洋固氮的研究集中于自养蓝藻;近来研究显示,异养的非蓝细菌固氮微生物(NCD),可能也是海洋固氮的重要贡献者。我们主要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AM)进行分析,发现NCD与传统认识的自养固氮藻适应的环境有较大差别,更适应于高生产力、高营养盐、低铁和中尺度气旋涡的环境,暗示着海洋自养和异养固氮在生态位上的分离。该研究拓展了对海洋固氮控制因子和固氮生物地理分布的科学认知。第二,我们通过分析固氮藻生物量对固氮速率的对数回归关系,来研究海洋主要固氮藻类群所受的下行控制。若回归斜率接近1,则认为增加的固氮速率等比例的转换为固氮藻生物量、固氮藻只受到环境资源的上行控制;较低的回归斜率则暗示固氮藻收到一定程度的捕食下行控制。我们的结果显示,束毛藻受到稳定的捕食下行控制,但是弱于其受到的上行控制;单细胞固氮蓝藻受到的捕食压力有较大的时空变化。对固氮藻-硅藻共生体(DDA)的数据分析得到的回归系数高于理论最大值1,说明此框架对分析DDA不适合,并暗示固氮可能并不是其主要的氮源。上行和下行控制的分析和比较,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固氮在海洋中的时空分布、并预测其未来的变化。
关键词
固氮,束毛藻,单细胞固氮蓝藻,非蓝细菌固氮微生物,上行控制,下行控制
稿件作者
罗亚威
厦门大学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与地球学院
邵智博
厦门大学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与地球学院
王婳
厦门大学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与地球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