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冰消期以来冲绳海槽水体结构的演化及其调控机制
编号:295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2 19:11:00 浏览:491次
口头报告
摘要
西北太平洋具有独特的环流系统和气候环境特征,全球第二大暖流黑潮(KC)向北输送物质能量,而北太平洋中层水(NPIW)向南扩展影响低纬度深水环境。拥有连续且高沉积速率的冲绳海槽是研究海洋水团演化的绝佳场所。放射虫具有易于保存的硅质骨骼,生活范围广泛,对水团性质变化反应灵敏,随深度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属种组合,是追溯海洋环流或水团演化的良好指标。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冲绳海槽中部Oki02岩芯的放射虫组合序列,探究了末次冰消期以来冲绳海槽水体结构的演化过程及其调控机制,获得了如下的认识:
(1)根据放射虫组合的深度分布,冲绳海槽中部的水体结构呈现为2层,上层水体和中深层水体。上层水体主要受到KC入侵强度的调控,结果表明黑潮在14 ka开始增强,早全新世达到最强,随后在中全新世减弱;中深层水体主要受NPIW的影响,在末次冰消期冲绳海槽中深层水体通风较强,在YD和H1冷期通风最强,进入全新世后通风减弱。
(2)发现了冲绳海槽中部的上层水体和中深层水体在全新世中期都存在放射虫低值事件(LRE),从放射虫组合的生活习性出发,可能表征了该时期冲绳海槽中部海表温度的降低,推测上层水体的LRE与KC影响减弱有关,中深层水体的LRE与NPIW通风减弱相关。LRE的发现为西北太平洋的普林虫低值事件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关键词
放射虫,冲绳海槽,末次冰消期,水体结构演化,环流体系
稿件作者
常虎
南海海洋研究所
张兰兰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