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锋面动力过程及其对生物生产力的影响
编号:292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2 18:59:49 浏览:47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0:4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6A] 6A、海洋地球科学 [6A-2] 6A-2 海洋地球科学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长江径流携带着大量淡水、营养盐和悬浮泥沙流入东海,以冲淡水状态向外扩散并与外海海水之间形成锋面。长江口南侧有黑潮和台湾暖流向北流入,北侧有黄海冷水团向南延伸,复杂的动力环境使得长江冲淡水层结、混合、锋面环流等物理过程及其所致的营养物质聚集、藻华爆发等生态过程亦具有复杂的时空演变特点。本研究选取2021年7月长江口口门外及邻近区域中的代表性跨陆架横断面,分别通过拖曳式连续走航系统和25小时连续观测采集了高时空分辨率的物理生态要素数据,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定量计算了表征该区域水体层结和混合强弱的典型参数。此外,本研究基于区域海洋模型ROMS的模拟结果,研究锋面次级环流和水体混合层结等物理过程对物质输运和生物生产力的影响机制。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122.4oE至122.5oE之间出现最大浑浊带,伴随着较强的水体混合和泥沙悬浮,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限制;随着垂向流速剪切减小,水体不稳定性和悬浮泥沙运动受到抑制,叶绿素浓度开始增加,至冲淡水锋面露头区藻华现象发生。继续向外海在长江冲淡水与台湾暖流水交界的锋面区域,存在多个物理生态参数在空间上的突变,锋面外侧由于水体层结阻碍营养盐向上输运,叶绿素浓度在次表层达到峰值,锋面内侧通过实测数据和ROMS流场模拟,已证实存在显著的上升流及其所致的泥沙悬浮现象。
关键词
冲淡水锋面,次级环流,物理生态耦合过程
报告人
吴霜
上海交通大学

稿件作者
吴霜 上海交通大学
张召儒 上海交通大学
ZhouMeng China;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