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浓度变化对旋链角毛藻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影响
编号:285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17:06:05
浏览:505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 以上,在调节全球气候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洋来源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会影响海洋边界层的大气化学,促进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海洋微藻是海洋VOCs的重要来源,但现今对海洋微藻释放VOCs的长周期研究较少。本研究使用PTR-MS对南海赤潮藻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释放的VOCs进行19天的长周期检测,结果表明旋链角毛藻可以释放包括萜类化合物、硫化合物、烷烃、芳烃、醇、醛、酸、酮等种类的化合物,其中,异戊二烯的释放量最大,在14天时达到最大值(2.82 × 10-11 μmol cells-1h-1),而二甲基硫(DMS)在生长后期(15-19天)大量释放。
基于长周期检测结果,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不同NaNO3 (0 mg/L、37.5 mg/L、75 mg/L、150 mg/L)和NaH2PO4 (0 mg/L、1.25 mg/L、5 mg/L、8.75 mg/L)条件对旋链角毛藻产生萜类化合物和硫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磷浓度(1.25 mg/L、8.75 mg/L)会显著减少异戊二烯的释放,而氮浓度变化对异戊二烯的释放影响较少。单萜在长周期释放研究时并没有检出,但在特定N浓度水平下(37.5 mg/L、150 mg/L)和无磷时条件时有检出。而氮浓度(37.5 mg/L、150 mg/L)和磷浓度(1.25 mg/L、8.75 mg/L)均会促进DMS的释放。综上所述,氮磷水平的变化可导致海洋微藻VOCs释放种类和强度变化。因此,需进一步研究营养盐变化对海洋微藻VOCs释放的影响,为全球海洋VOCs排放的动态生态系统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稿件作者
赵丹娜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杨颖
中山大学
邹世春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