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琼东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元素时空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编号:2855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17:14:13
浏览:491次
口头报告
摘要
重金属是一类持久性有毒无机污染物,具有易积累、高毒、难以降解等性质。研究海洋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开展,不仅可以揭示相关海域沉积物的源汇过程,还可以重建重金属污染历史,进而了解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将海洋沉积物中元素含量的时间序列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结合起来的综合性研究,还比较缺乏。本研究测定了海南岛东部陆架4根沉积物岩芯(按离陆地由近及远分别编号为C1、C2、C3和C4)的微量和常量元素含量,并结合理化性质分析结果,分析了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和来源,探讨其环境意义。从空间分布上看,沉积物的元素含量与其离岸距离密切相关。Cu、Pb、Zn、Rb、SiO2、K2O、Al2O3、TiO2、Fe2O3和MnO受陆源影响较明显,Ba、Sr、MgO、CaO和P2O5受海洋源的影响较大。此外,一些重金属的高浓度可能与沉积物粒径和人为干扰等其他因素有关。通过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分析得出,沉积物中金属的浓度主要受陆源碎屑输入、海洋源输入和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四根沉积岩芯受到不同程度的物源叠加效应影响。C1和C2的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的输入,C3和C4受海洋源和氧化还原沉积环境的影响较大。从时间变化上看,Cu、Zn、As、Pb、Ni和Cr的浓度从底层到表层逐渐升高,而Sr、Ba和CaO的浓度呈下降趋势。除Sr和Ba外,C2、C3和C4的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普遍较高,这很可能与逐渐增强的人类活动有关,尤其与海南岛近些年来的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对于As元素,其浓度升高和富集不受沉积物粒径控制,且As在沉积物中的迁移能力较弱,但对人类源和沉积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富集系数和地累积指数数据显示研究区的As和Cr等重金属元素总体污染较轻。本研究从空间变化和时间演化的角度综合评估人类活动对琼东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无机元素,重金属,海南岛,人类活动
稿件作者
陈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徐利强
合肥工业大学
吴礼彬
天津大学
刘晓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