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中硒-汞拮抗作用的金属组学研究
编号:2845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2 17:01:18 浏览:55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09:1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5C] 5C、环境科学 [5C-1] 5C-1 环境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硒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现出有益作用,而汞是一种剧毒元素,自1967年Parizek等首次发现硒-汞拮抗作用以来,人们对硒和汞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的研究表明,硒-汞拮抗作用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中,然而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了深层次揭示硒对汞毒性的抑制机理,开展体外实验,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硒、汞在细胞内的形态变化过程是一种重要途径。细胞内硒、汞的形态分析属于金属组学的研究范畴,而基于色谱-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联用技术是金属组学研究中最常用和行之有效的分析手段。然而由于细胞体积小,基质复杂,胞内的硒、汞形态的含量低,且在样品处理过程中需保持胞内各元素形态的稳定,这对分析工作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微流控芯片由于具有微量化、集成化和高通量等特点,特别适合于细胞分析。因此,搭建芯片微型化样品前处理技术,将其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ICP-MS联用技术相结合,建立适合于细胞样品中硒、汞元素及其形态分析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我们将磁性纳米材料固载于微流控芯片通道中,建立了芯片磁固相微萃取-HPLC-ICP-MS联用新策略用于细胞中硒、汞以及硒胱氨酸(SeCys2)-甲基汞(MeHg)拮抗作用研究。制备了磺酸基功能化磁球,将其自组装于芯片微通道中用于硒氨基酸的分离富集,实现了富硒酵母细胞中痕量硒氨基酸的分离检测,大大降低了细胞的消耗个数。为了解决离线联用方法中存在的操作繁琐、易造成样品损失等问题,设计并构建了集成有细胞破膜区、样品萃取区和微气阀的芯片样品前处理装置,通过毛细管将其与微柱(micro)HPLC-ICP-MS相结合,实现了芯片磁固相微萃取与microHPLC-ICP-MS的在线联用,并用于细胞样品中汞的形态分析。为了阐明SeCys2对MeHg毒性的抑制作用,将多种HPLC-ICP-MS联用技术与芯片磁固相微萃取技术整合成一个综合的分析平台,对MeHg培育以及SeCys2/MeHg共培育HepG2细胞中汞和硒的形态进行了分析,从分子水平上提供了在SeCys2存在的情况下MeHg入胞和出胞的可能途径。上述的研究工作不仅为金属组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平台,而且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硒-汞拮抗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等离子体质谱,微流控芯片,联用技术,硒汞拮抗
报告人
陈贝贝
武汉大学

稿件作者
陈贝贝 武汉大学
何蔓 武汉大学
胡斌 武汉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