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土壤硒元素和水稻硒元素空间变化相关性与富硒土地规划
编号:2842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2 17:01:18 浏览:453次
口头报告
摘要
背景、目的和范围:硒(Se)具有抗氧化、抗癌和抗病毒的作用,因此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以及近些年来,土壤-农作物系统中的Se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受到广泛关注。在分析水稻Se和土壤Se的相关性时,传统统计方法显示两个之间普遍存在正相关关系。然而,原本的正相关性可能被复杂的区域性的因素所掩盖,以至于在一些研究中,这两个变量相关性时强时弱。表现为在土壤Se浓度低的地方生产高Se浓度的水稻,而在土壤Se浓度高的地方生产低Se浓度的水稻。本研究工作利用广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的区域性数据,采用地理加权回归的方法来研究水稻Se和土壤Se的空间变化相关性。以及本研究的目标是:(1)探索广西水稻Se和土壤Se的空间变化关系;(2)研究影响这种空间变化关系的相关因素;(3)利用研究结果为富硒土地的开发提出建议。
方法:本研究利用广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的区域数据,通过热点分析研究不同尺度上土壤Se与水稻Se的空间分布格局,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来考察水稻Se和土壤Se的空间变化。
结论:在广西土壤与农作物的样品中,水稻Se与土壤Se之间的相关性出现了空间变异,这是一个新的发现。同时,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了强相关性和弱相关性的区域:广西南部和北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但西南和中东部地区表现出弱相关性。自然因素是造成广西西南部这两个变量之间弱相关的原因,即覆盖区的高铁含量导致水稻的Se吸收率较低。
通过热点和地理加权回归,我们绘制了水稻Se和土壤Se的空间分布图件以及空间变化相关性的图件。这些方法是识别隐藏的空间模式的有力工具,并有助于探索环境变量和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硒;土壤-水稻系统;空间模式;空间变化关系;广西
稿件作者
刘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余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杨忠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