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碳酸钙溶解模式及转移效率
编号:280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2 16:33:37 浏览:614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海洋生物生产的颗粒碳酸钙大多在深层水域或海底溶解,构成了海洋碱度与碳循环的基本组成部分。但碳酸钙沉降与溶解通量的区域性分布及原理尚未明晰,垂向分布构建较为困难。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一个受数据约束的海洋环流模型,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海洋碳酸钙溶解速率的方法,并结合对表层海水有机质输出通量的估计,采用沿运输路径累积的方式构建区域碳酸钙沉降通量剖面(CaCO3 settling fluxes)。我们将该方法与传统的利用水化学成分-年龄方式构建的碳酸钙剖面进行对比,发现传统方法可能高估浅层海水代谢性CO2释放及高镁碳酸钙主导的溶解速率,而低估深层水域或海底由增加的碳酸钙溶解度主导的溶解速率。基于重建的碳酸钙沉降通量,碳酸钙转移效率符合在高生产力地区偏高,而在低营养区偏低的认知(Sulpis et al., 2021),但沉积到海底的碳酸钙比例较低,超过50%的碳酸钙在水柱中发生溶解。这与海底自生碳酸钙是沉积物净通量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观点相一致(Sun et al., 2014)。这些结果证明了表面、海底生态系统与海洋内部都是控制碳酸钙颗粒溶解的关键,因此对未来海洋酸化的评估以及古海洋记录的解释都具有重要意义。
稿件作者
吴怡伟
清华大学
张硕
清华大学
陈志超
清华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