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ACCM-X模拟的风剪切汇聚效率与Es发生率和Es虚高的对比研究
编号:280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8 09:43:06 浏览:609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偶发E层(Es)是一种出现在90~130km高度范围内的典型的电离层不规则体。风剪切理论是目前主流的解释Es形成的理论。本文使用WACCM-X输出的水平风场计算了风剪切汇聚效率(VIC),研究了VIC最大值在南北两个半球中纬(30°~60°)的不同季节下的世界时-纬向分布,以及VIC最大值在不同纬度的高度变化。结果显示,VIC沿经度存在双峰结构,该结构有西向移动的周日变化,而且峰值强度存在随时间的四波结构。风剪切汇聚区域的高度变化在低纬(0°~20°)主要为周日变化,而更高纬度的风剪切汇聚区域的高度变化则表现为半周日变化;高纬度的风剪切汇聚区域的下降速度要快于低纬度的下降速度。对此,我们使用了COSMIC-1的S4指数得到了Es的发生率(EsOR),使用测高仪数据得到了Es的虚高(h’Es)来验证以上结果和Es观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显示,从EsOR中可以看到相似的世界时-纬向分布特征,而台站的h’Es的变化也和对应的VIC的高度变化有着很好的一致性。对比结果表明WACCM-X模拟的VIC的形态和变化和观测得到Es的参数的形态和变化之间有着较好的一致性。
稿件作者
于岩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余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