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中新世巽他陆架有机碳埋藏与全球气候变化
编号:279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2 16:33:04 浏览:55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0:3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6B] 6B、海洋地球科学 [6B-2] 6B-2 海洋地球科学

视频 无权播放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新生代以来, pCO2与全球气候演化密切相关,且将继续影响未来气候变化。在地质时间尺度上,pCO2主要受控于火山喷发和变质过程中的排气以及硅酸盐风化和有机碳埋藏的消耗。其中,有机碳埋藏直接与海洋和陆地植物光合作用相关,可同pCO2发生快速相互作用,并通过多种反馈机制影响气候变化。陆架在全球有机碳埋藏过程中极为重要,尽管其面积仅占海洋区域的7-10%,但贡献了海洋有机碳埋藏总量的80%。然而,少有工作直接定量评估特定陆架有机碳埋藏在地质历史时期重大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为弥补上述不足,本研究以低纬区最大的陆架(巽他陆架)为目标,系统收集了钻穿中中新世地层的367口油气井,利用地层厚度、总有机碳(TOC)数据定量计算了中新世气候适宜期(Miocene Climatic Optimum, MCO)和中中新世气候转型期(Middle Miocene Climate Transition, MMCT)巽他陆架沉积物堆积、有机碳埋藏以及pCO2封存的总量和速率,同时结合裂解烃(S2)数据界定了不同阶段有机质类型。研究发现,(1)中中新世巽他陆架埋藏的有机碳可能超过该阶段全球有机碳净埋藏的10%,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MCO阶段有机碳埋藏总量较大,但MMCT阶段埋藏速率更高;(2)MMCT阶段沉积体系碳封存加速、有机质从海源主导向陆源主导的转变、以及沉积堆积速率加快,三者同时发生,指示了MMCT时期陆地碳库的扩张和在巽他陆架区域的快速埋藏;(3)陆架有机碳埋藏在MCO和MMCT阶段分别通过负、正反馈机制调控pCO2。即便假设潜在的火山排气强度在MMCT没有明显减弱,巽他陆架加速的碳封存也可以贡献该阶段至少1/6的pCO2减少量。
关键词
碳循环,沉积物,陆架,中中新世,气候变化
报告人
马鹏飞
同济大学

稿件作者
马鹏飞 同济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