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0年来长江口外沉积记录及其对台风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编号:2793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2 16:26:56 浏览:41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09:2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6B] 6B、海洋地球科学 [6B-2] 6B-2 海洋地球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长江口外泥质区为研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沉积记录。但是,在人类活动影响日益加剧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该区域的沉积记录如何响应这些影响因素还未得到充分的阐述。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采自长江口外的一根沉积物岩芯样品的磁化率,粒度,粘土矿物和化学元素组成,判别了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并探讨了过去近70年来沉积记录对台风事件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根据粘土矿物组成,化学元素比值,以及粒度与磁化率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发现44-90cm段的沉积物主要来自长江和东海内陆架,而0-44cm段的沉积物受到长江,东海内陆架,老黄河及残留区的影响。1950年以来,岩芯的矿物和化学元素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主要是由台风事件和人类活动影响造成的。2003年前,砂层的出现频率受台风的影响,并且与ENSO的变化相关。然而,在2003年三峡大坝投入使用后,砂层的出现不再与气候变化相关,人类活动影响了长江口外台风事件的沉积记录。本研究发现,长江口外泥质区边缘的沉积物可以作为台风事件记录的良好载体,但是在研究台风活动与气候变化关系时,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不能忽略人类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
长江口,台风,人类活动,物源
报告人
卢健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稿件作者
卢健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李安春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张晋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