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主要河流和边缘海碎屑沉积物 Sr-Nd同位素分布及影响因素
编号:278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2 16:25:48 浏览:69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08:32(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6B] 6B、海洋地球科学 [6B-2] 6B-2 海洋地球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准确识别沉积物的来源,是解读钻孔沉积记录中环境演化信息的基础。东亚大陆边缘同时发育了世界级跨越不同地质、气候单元的大型河流和流域气候相对单一的山溪性小型河流。这些河流每年携带巨量泥沙输入东亚边缘海,使东亚大陆边缘成为世界上陆—海物质交换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本研究收集已公开发表的中国东部主要河流(黄河、长江、珠江、浙闽河流、台湾河流)和边缘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北部)490个站位的沉积物Sr-Nd同位素数据,分析了流域内和边缘海表层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取流域高程、坡度、温度、降水等地形地貌和气候指标,建立其与河流沉积物Sr-Nd同位素的相关关系,探索流域沉积物Sr-Nd同位素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
(1)各流域沉积物Nd同位素特征主要受沉积物源区Nd同位素特征影响;部分沉积物Sr同位素很可能受到表生过程的改造。值得注意的是台湾河流虽然主要为山溪性小河流但其沉积物Nd同位素变化范围接近长江,而Sr同位素变化范围明显小于长江沉积物Sr同位素的变化范围。推测可能因为台湾河流源岩经历复杂的构造-沉积旋回,87Sr/86Sr本身变化范围小,且处于快速剥蚀和搬运的特殊环境,避免了风化对沉积物Sr同位素特征的改造。
(2)黄河和长江作为中国东部边缘海的两个主要物质来源,其河流沉积物Sr-Nd同位素特征差异较小:εNd-黄河=-11.4±1.44,87Sr/86Sr黄河=0.7187±0.0011;εNd-长江=-11.1±1.72,87Sr/86Sr长江=0.7228±0.0078(全流域平均值),反映特大河流由于对不同支流或地貌单元输入物质的充分混合,其入海沉积物组成普遍接近风化陆壳的平均组成,给运用沉积物Sr-Nd同位素特征来区分中国东部边缘海沉积物的不同来源带来了挑战。
(3)黄河、长江流域内沉积物Nd同位素与高程有较好相关性,推测其受控于不同沉积物物源的差异;而Sr同位素特征体现出与温度、降水有较好的相关性,反映沉积物Sr同位素可能还受岩石风化作用的影响。
本文结论为深入理解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域和边缘海Sr-Nd同位素组成、主控因素和沉积物源识别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物源示踪,Sr-Nd同位素,边缘海,长江,黄河
报告人
高小宝
同济大学

稿件作者
李超 同济大学
高小宝 同济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