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麻溪剖面埃迪卡拉系庙河段微体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编号:2710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23:19:12 浏览:584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华南埃迪卡拉纪晚期庙河段地层中保存了著名的庙河生物群,对了解埃迪卡拉纪末期的海洋生态系统和环境条件至关重要。然而,作为该时期海洋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微生物,长期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报道较少,且以简单的球状、丝状原核生物为主。本文报道了湖北麻溪剖面埃迪卡拉纪庙河段磷质结核和条带中发现的微体化组合,经鉴定包括:球状、丝状蓝藻Gloeodiniopsis lamellose、Obruchevella minor、Oscillatoriopsis obtusa、Polytrichoides lineatus、Salome nunavutensis、Siphonophycus spp.,简单光滑球状化石Leiosphaeridia jacutica,多细胞藻类Archaeophycus yunnanensis、Wengania exquisita、W. globosa、W. minuta、Thallophyca sp.、Paramecia sp.、unnamed species A、unnamed species B,和可能的动物胚胎化石Megasphaera sp.。这些新化石材料扩展了对寒武纪大爆发前夕海洋生态系统组成的认识。此外,通过对比可知,麻溪庙河段微体化石组合与埃迪卡拉纪早期的瓮安生物群存在一些共有分子,从而扩大了华南埃迪卡拉纪微体化石的时限和地理分布范围。值得注意的是,瓮安生物群和埃迪卡拉纪早期地层中常见的大型具刺疑源类化石,在麻溪微体化石组合中缺失,这一现象符合该类型化石在埃迪卡拉纪末期全球范围内多样性和丰度下降的趋势,表明以大型具刺疑源类为代表的微体化石可能是Kotlinian生物危机事件的一部分。
关键词
微体化石,多细胞藻类,动物胚胎化石,庙河段,埃迪卡拉纪晚期,华南
稿件作者
叶琴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安志辉
古生物与地质环境演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于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童金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肖书海
弗吉尼亚理工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