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不平衡性的历史演变和最新趋势
编号:2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16:32:10
浏览:513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本文系统回顾了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不平衡性的演变背景和过程,考察了其最新趋势。发现随着人口迁移管理的放松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由内陆向沿海单向主导的省际迁移模式在1980年代后期初步形成;随着区域经济差异受全球化、市场化和分权化的影响显著扩大,内陆-沿海单向主导的省际迁移模式在1990年代有所加强;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区域经济差异的稳定甚至缩小,人口迁移内陆-沿海不平衡程度在2000年代基本保持不变。通过对2010和202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不平衡性出现了自有统计以来的首次下降,人口迁移变化出现了新的区域分异。由南方内陆9省市(安徽、河南、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广西)向北京、天津及东南沿海5省市的人口迁移首次出现负增长;与之相对的反方向人口迁移有明显增长;两组省市外的其他省份虽人口迁入和迁出均变化较小,但由其向南方内陆9省市的人口迁移也有所增长。这些结果表明,南方内陆省份在人口吸引力上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差距可能已开始缩小,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可能已开始下降,户籍制度影响下的退休回流现象可能已开始显现。不到4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不平衡经历了从形成、强化、稳定到下降的演变过程。这一快速演变一方面印证了Zelinsky(1971)关于后发国家人口迁移转变速度快于先发国家的预言,另一方面也可能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受国家调控、人口迁移受户籍制度影响有关。中国人口迁移研究不仅能与西方人口迁移理论对话,还能为其拓展提供新的思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