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岗巴地区早Aptian时期高分辨率有机碳同位素地层及大洋缺氧事件OAE 1a的响应
编号:269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23:17:07 浏览:528次
口头报告
摘要
白垩纪期间发生了多次快速碳循环扰动和升温事件,对于理解温室条件下地球系统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Aptian早期大洋缺氧事件OAE 1a是其中一次全球性碳循环扰动和古海洋、古气候突变事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我国西藏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海相白垩系出露完整连续,但是由于下白垩统地层学研究精度较低,该地区一直没有识别出OAE 1a的完整记录,制约了OAE 1a的全球对比研究和对事件演化过程与机制的认识。
本文以藏南岗巴地区察且拉剖面为研究对象,在前人建立的有孔虫生物地层学基础上,进行分米级全岩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和全岩有机碳、氮含量测试。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Aptian早期碳同位素演化趋势可划分为8个阶段(C1-C8),受有机质来源和成岩作用影响较小,与全球其他地区的经典剖面可以良好对比。(2)有机碳同位素在C3段内(92m-99m)快速负偏,偏移幅度达1.34‰;在随后的C4-C6(99m-148m)阶段内依次表现为:快速正偏幅度约1.3‰;维持相对稳定,快速正偏约1‰到达碳同位素最高值。根据全球对比,本文将C3-C6段识别为大洋缺氧事件OAE 1a的层位。(3)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和全岩有机碳磷摩尔比值(Corg:Ptot),均指示Aptian早期研究区底层水主要呈氧化状态,但在OAE 1a层位内水体向贫氧状态转变。(4)古气候指标(CIA, CIW vs C-value, Ga/Rb vs K2O/Al2O3等)表明这一时期南半球中高纬度区域(~50° S)处于温暖/湿润的气候状态,支持了前人研究认为白垩纪时期全球纬向温度梯度低的推论。
关键词
早Aptian时期,有机碳同位素地层,OAE 1a,藏南,东特提斯洋
稿件作者
韩凯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陈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