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镇雄栖霞组-茅口组钙藻化石组合及其环境意义
编号:266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22:56:22 浏览:440次
口头报告
摘要
云南镇雄安家坝剖面栖霞组-茅口组中含有丰富的钙藻类化石,采用碳酸盐岩微相的分析方法,将含钙藻化石的岩石分为四种微相类型:假蠕孔藻生物碎屑泥粒岩,粗枝藻生物碎屑泥粒岩,二叠钙藻泥粒岩及粒泥岩,裸海松藻二叠钙藻泥粒岩,上乳孔藻粒泥岩。栖霞组下部以假蠕孔藻(Pseudovermiporella)组合为主,栖霞组上部至茅口组下部以二叠钙藻(Permocalculus)为主,茅口组中部以翁格达藻(Ungdarella)组合及叶状藻(Eugonophyllum)组合为主,茅口组上部出现上乳孔藻(Epimastroporella)组合。假蠕孔藻出现于具局限低能沉积特征的内缓坡环境中,为正常浪基面附近沉积的产物;二叠钙藻出现于较深水中缓坡-淹没台地环境中,沉积水体相对较深,形成于浪基面之下、氧化界面之上的区域;翁格达藻出现于具有高能动荡水沉积特征的开阔台地颗粒滩环境中,形成于潮下正常浪基面之上的浅水区域;叶状藻出现于开阔台地生物障积丘环境,形成于正常浪基面之下较浅水环境;裸海松藻及上乳孔藻出现于具局限低能沉积特征的局限台地滩间环境中,形成于正常浪基面之下较浅水环境。
关键词
二叠纪,古生态,假蠕孔藻,二叠钙藻,翁格达藻,裸海松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