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迪卡拉纪晚期Conotubus管状动物特殊的生存环境以及营养方式
编号:266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18:06:11
浏览:468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新元古代末期是生命演化的关键转折期,这一阶段早期动物经历管状动物的大辐射,它开启了显生宙生命演化的序幕。该时期的管状生物绝大多数以多种矿化方式保存,包括碳酸盐化、磷酸盐化以及硅化。然而,与其他管状生物保存方式不同的是,Conotubus只有黄铁矿化这一种保存方式。我们推测Conotubus管状生物生活在硫化的水体环境中,且相较于其他生物,Conotubus对于H2S具有更强的耐受性。因此,我们对Conotubus化石黄铁矿、同一层位沉积物弥散黄铁矿以及CAS进行了硫同位素测试,我们发现化石黄铁矿具有比弥散黄铁矿更低的硫同位素组成(δ34Sfossil<δ34Spy),且硫同位素平均差值可以达到10‰;而化石黄铁矿与CAS之间的分馏值可以达到50~65‰。这表明Conotubus的黄铁矿化发生在早成岩过程的非常早期的阶段。我们同时利用SIMS对化石黄铁矿进行了原位硫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石黄铁矿具有非常均一的硫同位素组成,这表明Conotubus的黄铁矿化是快速发生的过程,几乎没有受到后期成岩阶段所形成黄铁矿影响。此外,化石黄铁矿以及沉积物弥散黄铁矿Δ33S数据显示化石黄铁矿的形成需要有更多的歧化反应产生的H2S的参与,因此我们推测尽管Conotubus生活在硫化的水体中,但是可以通过与硫氧化细菌共生的方式来获取能量进行新陈代谢。综上所述,埃迪卡拉纪晚期Conotubus特殊的硫化的生活环境以及与硫氧化细菌共生的营养方式为我们理解早期动物的进化以及能量获取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黄铁矿化,管状生物,硫氧化细菌,多硫同位素
稿件作者
王振飞
南京大学国际同位素效应中心
彭永波
南京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大学 国际同位素效应研究中心
鲍惠铭
南京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