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成沉积的显微特征与鉴别方法
编号:265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22:56:21 浏览:38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4:12(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17B] 17B、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17B-1] 17B-1 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暂无文件

摘要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风成沉积具有十分广泛的时空分布。开展风成沉积的研究对于恢复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在沉积学的研究中,如何有效地区分风成与水成沉积仍是难点所在。虽然一些宏观尺度的沉积特征可以有助于风成沉积的鉴别,如风成波痕、风成沙波层以及条带层等,但受限于沉积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露头的差异性,上述风成沉积特征往往很难被识别出来。先比之下,风成沉积的显微结构却不受限于露头的差异性与沉积环境的复杂性,可以为风成沉积的鉴别提供有效的方法。
风成沉积显微特征的研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岩石薄片、粒度、颗粒表面形貌特征以及颗粒表面矿物组分。在偏光显微镜下,风成沉积具有高结构和成分成熟度,可见特征性的显微风成地层和石英颗粒边缘的“沙漠漆”。通过对比风成沉积和河流沉积的粒度特征发现,风成沉积的粒径一般不超过中砂级(<0.5mm),风成沉积中的颗粒流层与风成沙波层具有分选好、偏度为近对称或正偏、峰态为中等或窄峰态等特点,而颗粒飘落层则展现出与河流沉积相似的特征。在开展风成沉积分选性研究时要注意区分样品的风成环境和风成地层类型,不然容易出现混合态的特征,影响风成成因的判别。针对风成沉积中以石英为代表的稳定单矿物的扫描电镜研究表明,颗粒表面普遍存在三大类表面显微结构,包括:机械成因、化学成因和机械与化学混合成因,其中新月形坑、碟形坑以及弯曲脊属风成沉积所特有。利用能谱对矿物颗粒表面进行点元素分析发现风成沉积的样品颗粒表面普遍存在高Fe/Mn含量,与组成“沙漠漆”的氧化铁、氧化锰组分一致。
风成沉积的显微特征中,仅有少数特征能够作为判别风成成因的绝对指标,如显微风成地层、新月形坑、碟形坑、弯曲脊、沙漠漆等,绝大多数特征在非风成环境中也能出现。这一现象与风成沉积的宏观鉴别较为相似。因此,在进行风成沉积鉴别时,需要结合多指标综合分析,如此才能实现准确的判断,进而为相关的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构造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风成沉积、薄片、粒度、扫描电镜、能谱
报告人
丁家翔
硕士研究生 云南大学

稿件作者
丁家翔 云南大学
许欢 云南大学
杜研 云南大学
苑婷媛 云南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