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新世-渐新世渭河盆地古气候演变的碳酸盐记录
编号:265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18:03:47
浏览:425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新生代以来地球表层环境最为显著的气候变化之一发生在距今3400万年的始新世(Eocene)/渐新世(Oligocene)界线的降温事件,被称为“第三纪影响最深刻的气候事件”(Wolfe,1978)。它表现为地球气候从此前的温室期快速转变为冰室期。然而,目前这一全球事件对亚洲环境演变、东亚季风起源的影响存在较大争议。随着全球变暖,地球目前的温度可能逼近始新世温暖期的值。理解全球温度变化对东亚季风和亚洲环境的影响,对于预测未来气候与环境变化有重要的意义。
渭河盆地位于我国季风区与半干旱区的边缘,是东亚季风影响的敏感区,其沉积序列丰富,时间分辨率较高(鹿化煜等,2018; Wang Yichao et al., 2023; Lu Huayyu et al., 2023),其始新世—渐新世的沉积序列是了解过去气候的关键密钥,对于了解中国中部乃至东亚、中亚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强度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建立高分辨率的渭河盆地支家沟剖面红河组顶部到白鹿塬组河湖相沉积序列的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等含量,结合薄片及其扫描电镜结果,尝试重建始新世—渐新世时期渭河盆地环境演化过程,重建当时气候,讨论始新世—渐新世渭河盆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本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获得高分辨率的碳酸盐含量。对沉积剖面按50 cm的间隔取样,共取835个样品,年代为34.887-31.51Ma (Wang Yichao et al., 2023)。经过前处理、测碳酸盐含量等实验步骤,得到红河组-白鹿塬样品总碳酸盐含量介于0%-42.43%,方解石含量介于0%-38.25%,白云石含量介于0%-41.61%。总碳酸盐含量曲线从34.887-31.51Ma的整体变化趋势为波动上升;方解石含量曲线在34-33 Ma之间较多处于含量最低值,并有多个突发高值点;白云石含量在33.314 Ma达到最高值。湖泊碳酸盐矿物含量可以指示湖水温度、湖区有效湿度、径流输入量、地下水输入量、生物活动等的变化(兰敏文等,2021),还可以间接反映季风区季风强度的变化。结合相关研究结果(刘东生,1960;张玉萍等,1978;鹿化煜等,2018;Lu Huayyu et al., 2023; Wang, Yichao et al,2023),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指标的阶段性变化,共同指示了渭河盆地蓝田地区在始新世—渐新世经历“暖湿—干冷—暖干—暖湿”的气候变化过程。可见渭河盆地对始新世—渐新世界线的降温事件有一定的响应。
关键词
渭河盆地,碳酸盐,白云石,始新世,渐新世,古气候
稿件作者
陈璇璇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鹿化煜
南京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