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东部空气花粉季节到月尺度组合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古浪县为例
编号:2645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22:43:26 浏览:509次
口头报告
摘要
空气花粉的研究对理解花粉散播和沉积过程进而进行植被和气候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但迄今为止干旱区开展的空气花粉研究工作相对缺乏。基于此,本研究利用经改进的传统集沙仪并结合自主设计孢粉收集装置,对河西走廊东部的古浪县郊区于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进行连续三年的观测,分析生长季的花粉百分比组成和浓度变化,通过HYSPLIT模型和Prentice-Sugita模型分析了花粉的潜在源区。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点全年以草本植物花粉为主,高值出现在秋季,占比高于93%,低值出现在春季,占比约为70%。木本植物花粉高值出现在春季,占比30%左右,低值出现在秋季,占比低于7%;2)花粉组合与当地植被有很好对应关系,杨属(Populus)、柏科(Cupressaceae),能较好反映当地植被特征,禾本科(Poaceae)(<37µm)花粉具低代表性,蒿属(Artemisia),苋科(Amaranthaceae),桦木属(Betula)云杉属(Picea)花粉具有超代表性;3)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花粉浓度与植物花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草本(7-10月)和木本(4-6月)植物花期时对应花粉浓度和总花粉浓度(7-10月)每年出现一个峰值,年际差异明显;研究时段花粉浓度最高值出现在2021年8-9月,可能与当年花粉散布时高温、低降水量形成的干热环境有关;4)不同科属空气花粉浓度与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存在差异,不同季节影响空气花粉浓度的主导气象要素不一致。春季(3月至5月)和秋季(9月至11月)花粉浓度与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较强,夏季(6月至8月)花粉浓度与气象要素强相关性较少,冬季无相关性;5)不同风速条件下,观测点收集花粉的源区半径存在差异,但花粉源半径总表现出小型花粉>中等花粉>较大型花粉。研究结果可为解释河西走廊东部的孢粉记录以及河西走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空气花粉,花粉组合,气象因子,季节特征,河西走廊东部
稿件作者
蓝小玉
西北师范大学
苗运法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