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岗更诺尔湖多指标指示的湖泊-草原生态系统变化
编号:2636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22:43:26 浏览:581次
口头报告
摘要
草原生态系统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异常敏感。 尤其是近百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强,草原生态系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内蒙古作为中国草原分布的一部分,记录了过去历史气候环境变化的信息。本文选取了内蒙古赤峰市的岗更诺尔湖进行研究。210Pb和137Cs测年结果记录了过去近150年来的沉积记录;粒度、孢粉、正构烷烃以及赤峰市的器测数据对比分析表明岗更诺尔湖过去150年的气候环境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自然演化阶段(1870-1945 AD):此阶段表现为蒿属为主要优势种的草原生态系统,较高的蒿属含量、狐尾藻、盘星藻、中值粒径、Paq(Aquatic macrophyte verus aquatic macrophyte and terrestrial plant ratio)值表明该阶段气候湿润,湖泊水位较高;
人为扰动阶段(1945-1967 AD):此阶段相较于第一阶段蒿属含量、中值粒径、狐尾藻、盘星藻都呈现下降趋势,气候为湿润到干旱过渡时期,此时新中国建立,人类活动开始产生影响;
人为改造阶段(1967-2005 AD):此阶段蒿属含量、中值粒径、狐尾藻、盘星藻达到极低值,此气候彻底表现为干旱气候,水位变低,再加上此阶段新中国发展经济实施了一系列土地开垦政策,造成草原大面积减少,大面积水土流失,加剧了气候变化以及湖泊面积萎缩;
后期治理阶段(2005-2018 AD):此阶段蒿属含量、盘星藻、狐尾藻呈现上升趋势,整体气候转向湿润,湖泊水位逐渐恢复,再加上新中国21世纪初开始实施退耕还林等一系列措施,草原得以大面积恢复,水土流失现象得以缓解。
稿件作者
李亮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张智
豫章师范学院
倪振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孟先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孙伟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张恩楼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张运林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朱广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秦伯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