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同位素示踪埃迪卡拉纪海洋氧化事件
编号:2605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18:14:18
浏览:508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华南地区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黑色页岩记录了强烈的氧化还原敏感元素(RSEs,特别是Mo,V,U和Re)富集以及黄铁矿硫同位素(δ34Spy)负偏。这些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埃迪卡拉纪海洋发生了多次氧化事件。然而,由于在加拿大西北部同时期地层中缺乏可对比的RSEs富集,埃迪卡拉纪海洋氧化事件(OOEs)受到了质疑。本项研究在前人认为发生OOEs的层位识别到四次显著的铬同位素(δ53Cr)正偏(0.79 ± 0.03‰至1.45 ± 0.06‰; 2SD),这些高值已经与现代海洋平均的δ53Cr值(1.0 ± 0.3‰)相当;在未发生OOEs的层位,δ53Cr值则接近全硅酸盐地球值(bulk silicate Earth, BSE, -0.124 ± 0.101‰)。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广海向局限的南华盆地多次输入氧化海水导致了这些δ53Cr的正偏,但是目前的地球化学证据并不支持埃迪卡拉纪的广海比南华盆地更加氧化。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埃迪卡拉纪-寒武纪早期存在盆地或全球尺度的海洋氧化事件。尽管这一解释与同一剖面的ε205Tl数据存在分歧。但由于多种指标的同步变化,即δ53Cr的正偏、RSEs富集、δ34Spy负偏和δ98Mo负偏,我们认为在埃迪卡拉纪至寒武纪早期海洋发生了四次显著的氧化事件,氧化事件的规模则取决于南华盆地与广海的连通程度。
稿件作者
徐东滔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王新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