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苗儿山铀矿田向阳坪矿床成矿时代研究
编号:2593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21:25:20 浏览:447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向阳坪矿床是苗儿山铀矿田近年最新发现的铀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属江南地块南缘,矿田内断裂构造发育,一系列的北北东向构造控制了区内铀矿化的发育(王正庆,2018)。地层出露主要为新元古代、古生代变沉积岩系和白垩系红色砂砾岩,矿床周围出露印支期的香草坪和豆乍山岩体。研究区内构造为F1~F13等一系列北北东向控矿构造,控制了矿田内众多的矿床和矿点,其中,F7~F10号断裂带控制了向阳坪矿床的产出。野外宏观围岩蚀变和显微矿物学研究显示,向阳坪矿床黄铁矿化、赤铁矿化以及硅化与铀成矿关系密切,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铀石和次生硅钙铀矿。
沥青铀矿年龄数据分为两组,第一组30个测点206Pb/238U经207Pb校正后的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53.7~64.6 Ma,计算所得加权平均年龄为(57.4±1.1)Ma。第二组11个测点206Pb/238U经207Pb校正后的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40.0~48.8 Ma,加权平均年龄为(43.1±2.1)Ma。前人对苗儿山矿田的沙子江、张家等铀矿床,利用多种方法获得了多期次的成矿年龄,总结为以下七个阶段(~182 Ma、~124 Ma、~104 Ma、~94 Ma、~70 Ma、~60 Ma、~53 Ma)(王正庆,2018,郭春影等,2018;陈琪等,2021)。本次研究所得成矿年龄与前人在该区域的认识高度一致,符合研究区总体铀成矿时代的分布,验证了苗儿山地区多期次铀成矿作用。
早白垩世后,中国东部地区地壳大地构造背景由挤压逐渐转为拉张,进而形成一系列走向为北东—北北东的断陷盆地(胡瑞忠等,2004)。前人研究认为,在断陷盆地周边形成的铀矿床,虽然都存在一定的岩矿时差,但成矿年代相对较为接近,集中于白垩纪至第三纪这一时期(舒良树等,2002)。在此期间,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进行斜向俯冲,在华南乃至中国东部地区,形成了包括向阳坪矿床在内的大量热液型铀矿床,而这一大规模铀成矿作用时代跨度可能为50~80 Ma(胡瑞忠等,2007)。本次对向阳坪矿床的多期次成矿作用研究进一步丰富苗儿山矿田的成矿时代格架,同时指示了苗儿山地区在白垩—第三纪间出现的一次重要的成矿事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