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江盆地芒棒组含铀砂岩成岩成矿演化特征
编号:259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21:25:06 浏览:435次
口头报告
摘要
龙川江盆地是中国西南小型山间断陷陆相沉积盆地,铀矿床主要分布在西部斜坡带上,受到来自盆地西部、东部以及中部流体的作用,近几年发现成矿潜力优越。本文在野外露头、岩芯观察的基础上,利用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以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矿体主要分布在新生代芒棒组下段第二层的岩石学、成矿特征、后生蚀变、热液改造等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认为龙川江盆地含铀砂岩以灰色、灰白色、灰绿色粗砂岩、含砾粗砂岩为主。含矿砂岩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都偏低,主要为为棱角—次棱角状,分选性中等,颗粒胶结方式以基底式为主。根据电子探针分析显示铀矿物有铀石、沥青铀矿两种类型与黄铁矿、炭屑伴生。成岩作用后随着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转变进入到了表生成岩阶段,后期经历了多期次的富Na+、K+、Si4+、Fe2+、Mg2+、Al3+的热液流体作用,热流体作用主要表现为石英的溶蚀、高岭石、伊利石向绿泥石转化,绿泥石向黑云母转化和部分新生黑云母向蛭石的转变等。经历了热流体叠加作用,热液流体从弱碱性转变成弱酸性对铀矿化进行叠加改造,在有机质、炭屑、还原气体富集区发生铀再次富集沉淀作用。
关键词
龙川江盆地;砂岩型铀矿;成岩作用;热液作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