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岩心数字三维分析的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床含矿岩层微观形态构建
编号:257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21:24:35 浏览:40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2:1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16A] 16A、矿产与资源 [16A-2] 16A-2 矿产与资源>铀矿

暂无文件

摘要
原地浸出采铀(简称ISR/ISL)相比传统采铀(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具有开采成本低廉,开采效果良好和环境破坏小等优势,现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主要的采铀工艺(Lagneau et al., 2019)。其中我国新疆(如蒙其古尔铀矿床)、内蒙古(如钱家店铀矿床)等地的多个砂岩型铀矿,均已采用地浸采铀技术(Mudd et al., 2001)。为了解在铀原位地浸过程中,微观结构如何控制和影响铀储层岩石孔隙中浸出液的流动分布,渗流特征等,本文基于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结合三维可视化图像处理软件Avizo对松辽盆地钱家店砂岩型铀矿床含矿砂岩样品展开研究,从数字三维分析角度定量表征岩石样品中的孔隙及喉道大小等参数,并通过渗流模拟得到孔隙流通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岩样的孔隙度为3.68%,其中孔隙等效直径≤300um所占体积较大,约为69.07%;岩样中高密度金属矿物(如铀矿物,黄铁矿等)含量约占体积比为0.13%;孔喉参数分析得到联通的大孔数量多于小孔,说明大孔是决定孔隙流通的关键要素;渗流模拟结果显示堵压区几乎占了岩心全部,但仍存在一定数量的贯通流线,且流通速度较快。综上所述,通过研究可以得出低渗透含铀砂岩孔隙结构复杂,渗透率较差,联通孔隙中包含黄铁矿和铀矿,但其含量过低,使铀浸出难度增加。本研究数据结果为表征低渗透率含铀砂岩的微观孔喉结构与矿物分布提供了基础,为未来地浸工艺的开采提供指示意义。
 
关键词
松辽盆地,铀矿,钱家店,显微CT扫描,Avizo,孔隙特征
报告人
杜钱敏
成都理工大学

稿件作者
杜钱敏 成都理工大学
宋昊 成都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