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年春季蒙古气旋特征:背景环流和天气影响
编号:2535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20:47:40 浏览:51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09: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13A] 13A、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13A-2] 13A-2 区域气候变化动力学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第五代再分析数据(ERA5),研究了1955年至2014年春季蒙古气旋的轨迹。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将春季蒙古气旋的移动路径分为三类:(1)东移型,影响内蒙古和东北地区(Clus-1);(2) 东北移动型,影响中国东北部(Clus-2);(3) 东南移动型,这种类型可以移动到中国南部(Clus-3)。三类蒙古气旋在500hPa上对应于不同的背景环流。具体而言,Clus-1气旋的环流背景在东亚上空显示出一个广泛的负位势高度异常中心。Clus-2气旋的环流背景与Clus-3气旋相反,在欧洲平原、贝加尔湖和日本海上空的环流异常场呈“正-负-正”分布。三类蒙古气旋会在中国不同地区造成不同程度的沙尘天气和大风,主要影响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由蒙古气旋影响产生的沙尘天气的站点多位于蒙古气旋轨迹点的偏南象限。三类蒙古气旋的大气环流结构及其对中国天气的影响也验证了分类方法的合理性。
 
关键词
蒙古气旋、聚类分析、背景环流、天气影响
报告人
王静
博士研究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稿件作者
王静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陈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