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宏图粘土沙丘成因、形成时代及环境意义
编号:2483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19:22:47 浏览:584次
口头报告
摘要
粘土沙丘以高含量粉砂和粘土为显著特征,其不仅是一种独特的风成地貌景观,也是气候、水文变化的重要古环境记录。尽管粘土沙丘已经在北美洲、澳大利亚等许多地方被发现,但与典型砂质沙丘相比,对粘土沙丘的研究相对较少。阿拉善高原苏洪图盆地(SHT)发育了大量的粘土沙丘,然而,它们的成因、形成时代和演变过程尚不清楚。本文使用动态图像分析法(DIA)和激光衍射分析法(LDA)测量了粘土沙丘样品的粒度。对两种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DIA获得的粘土沙丘样品的粒度呈单峰分布(峰对应的中值为~200-400μm),粒度组成以中砂为主;而使用LDA获得的结果显示出双峰分布(峰对应的中值分别为~4和~200-400μm),粒度组成以由粘土和粉砂为主;这表明,SHT盆地的粘土沙丘是以砂粒大小的土壤团聚体颗粒被风搬运、堆积形成。SHT盆地粘土沙丘的形态、移动性和沉积结构与澳大利亚、北美等地的粘土沙丘有很大不同,这主要是由于SHT粘土含量相对较低、沙源丰富和极端干旱的条件。对7个粘土沙丘-河湖相地层剖面研究发现:剖面底部的湖相沉积物的OSL年龄在7.84±0.71 ka和6.33±0.84 ka之间,表明SHT盆地在7.8-6.3 ka期间为一个较大的湖泊,当时降水量相对较高,气候较湿润;粘土沙丘最老的年龄为1.27 cal kyr B.P,可能代表了SHT盆地现代粘土沙丘地貌景观的形成时间;大多数粘土沙丘沉积物的OSL年龄集中在0.50±0.04 ka和0.18±0.05 ka之间,表明在过去500年风沙活动较活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