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径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探讨
编号:246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2 21:06:19
浏览:429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河川径流作为水资源的重要存在形式和水文循环的关键环节,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探究径流的变化和不同驱动因子的影响机制对保障水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南北跨度大,受地理纬度、地形和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气候从湿润逐渐过渡到干旱,降水由超过2500毫米减少到不足20毫米,伴随着气候的变化,流域也呈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南方河流偏丰,北方河流偏枯,因此,揭示中国不同地区河流的演变特征和驱动机制是水资源调控的关键。鉴于此,本研究选择中国的十大水资源区64个水文站1965-2018年径流资料,收集不同流域内降水、气温、风速和水土保持措施等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Pettitt突变检验法揭示历史不同水资源区的径流变化特征,基于Budyko弹性系数法阐明径流对不同驱动因子的敏感度,分离不同因子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海河、辽河和黄河过去的34年里径流呈现显著的减少趋势,西北诸河区呈现显著的增加趋势,其他河流未发生显著的变化;北方河流的径流有明显的突变点,时间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这与该时期大规模实施生态恢复措施相对应;相比于潜在蒸散发,地表径流对降水和下垫面特征参数变化更敏感,进一步地,降水是西北诸河区、西南诸河区、长江、东南诸河区和珠江径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而辽河、海河、黄河、松花江和淮河径流变化主要受到了下垫面特征参数的控制,下垫面特征参数的变化是退耕还林等植被恢复措施、城镇化扩张、水库和淤地坝建设等人类活动干扰的表现。
关键词
Budyko;径流变化;人类活动;归因分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