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间冰期蒙古高原西南部风沙活动的减弱与古湖泊的发育
编号:246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17:12:23
浏览:422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亚洲干旱/半干旱地区冰川退缩、极端天气与水文事件骤增,为水资源利用与荒漠化防治带来了严峻挑战,影响着该区域人类的生存条件。因此,该地区温暖湿润时期(如,末次间冰期)的古环境特征研究对预测未来气候变暖下的地表环境演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末次间冰期时期(130 ka-116 ka),来自我国北方-蒙古高原西南部的古地质证据表明该区域曾存在古湖泊群和地表径流增强的现象。然而,由于时间上连续沉积记录和空间上相似古地质证据的缺乏,较难从全国和区域尺度上明晰水汽传输过程、河湖发育和地表风沙活动的驱动机制。因此,我们通过收集的古地质证据和古气候模拟数据(Paleoclimate Modelling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4)的对比研究,探讨了相较于工业革命前时期(piControl),蒙古高原西南部末次间冰期的水汽输送路径和地表风沙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在末次间冰期,夏季季风可深入蒙古高原,导致蒙古高原西南部降水量的增加;温度升高,则导致当地山地冰冻圈内冰雪融水的增加,两者为该时期的水体发育提供了重要的水源。相应地,蒙古高原西南部在末次间冰期存在着风沙活动明显减弱和沙地扩张趋于静止的现象。这一现象除了受到水源供给增多导致的地表有效湿度增加的影响外,还可能与西风及东亚冬季风减弱导致的近地表风速降低相关。然而,研究区的风沙活动在模型结果中还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整个蒙古高原西南部在春季较低的地表有效湿度影响下,风沙活动略有增强;而夏季的风沙活动增强仅出现在腾格里沙漠地区,主要是受到较强的近地表风速的影响。
关键词
风沙活动;古湖泊;东亚季风;末次间冰期;蒙古高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