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防护林建设对土壤和植被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编号:244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19:22:46 浏览:454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沙漠化作为重大环境问题,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是受沙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科尔沁沙地水土流失尤为严重,植被退化,土壤养分含量极其低下,所以该地区的土壤和植被生产力一直备受关注。大量研究表明,土壤和植被生产力是多个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每一个环境因子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各类因子的变化,最终导致土地沙化加剧。除了环境因素外,还受治沙工程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存在治理-退化-再治理-再退化的问题,生态治理成果不可持续。如何测定这些因子之间的关系是本研究的重点。为此有必要对科尔沁沙地土壤展开深入调查,分析沙地土壤生产力及其潜力格局,探究土壤养分-生产力-植物多样性-治沙工程之间关系,研究治沙过程中对土地生产力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我们根据植被类型、地形地貌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北部7个乡镇的沙化土地进行了长期野外考察,设置了232个土壤样地,采集表层土壤混合样品,分析测定土壤容重、pH值、碳、氮、磷、钾含量等,并采集生物量,记录植被类型,物种组成等。首先运用生产力指数模型,建立土壤生产力空间分布格局;采用遥感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以历史植被指数、气象数据、地形地貌、景观数据等为基础,研究植被生产力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最后集合这两种生产力,研究科尔沁沙地生产力及其潜力空间分布。运用此种模式,研究人工防护林中植被生产力和土壤生产力之间的关系,评价其防风固沙的生态效益。此外,根据植被生产力和土壤生产力指数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人类活动(放牧,造林,采伐)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人类活动对植被生产力和土壤生产力指数的影响。结合目前土地利用格局,以格局-过程-功能完整性为理论基础,优化生态恢复区景观空间分布格局。本研究可为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和修复提出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也为解决风沙危害以及水资源短缺对我国生态安全造成的重要威胁问题建言献策。
关键词
沙漠化 科尔沁沙地 土壤生产力 植被生产力 防护林建设
稿件作者
刘洪顺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布仁仓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