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卫星遥感的云垂直特性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编号:2355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5 18:07:27
浏览:501次
口头报告
摘要
云覆盖地球表面三分之二以上区域,是地球-大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云的分布、特性及其垂直结构对区域天气演变、全球气候变化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合主被动卫星遥感(MODIS、CloudSat、CALIPSO)和多源大气再分析资料,对不同相态、不同垂直结构云特性进行了探究。整体而言,ERA5与MODIS观测云量时空分布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CRA的云量要低于卫星观测约20%,特别是在亚热带地区存在明显低估。基于太平洋区域研究发现,主动卫星遥感的总云量和低云量要明显高于MODIS观测和ERA5中的云量。不同热带区域的云相态和垂直结构具有显著的差别。在太平洋区域,约30%的云具有双层或多层结构。较强的上升气流和充足的水汽输送,使得西太平洋地区云的上升运动较为强烈,具有更高的云顶高度和更复杂的垂直结构。对云相态的分析表明,太平洋中西部冰云的发生频率要明显多于其他区域,而水云则主要位于东太平洋区域,这种分布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不同相态的云对ENSO事件的响应不同。水云的发生频率与ENSO变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而冰云与ENSO则表现为显著正相关。由于云相态与云垂直结构的匹配性,使得不同垂直结构的云对ENSO的响应也明显不同。在EI Niño期间,东中太平洋多层云的发生频率要明显多于西太平洋区域,而在La Niña年,西太平洋云的垂直结构较于东太平洋则更为复杂,单层云的响应则与之相反。
稿件作者
姚彬
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
刘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王健捷
宁波市气象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