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对流和模式分辨率对CMIP6模式中Double-ITCZ问题的影响
编号:233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16:31:30 浏览:513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双赤道辐合带(Double-ITCZ)偏差作为气候模式中一种显著的热带降水偏差,对热带乃至全球的气候模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该偏差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包括海温、对流、大尺度环流、辐射、云降水物理和能量传输等,在气候动力学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项之前的研究(Tian and Dong,2020)发现,相比于前两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CMIP3和CMIP5,Double-ITCZ偏差在最新一代CMIP6模式中的减小并不明显。延续上文的思路,本文评估了CMIP6模式中的Double-ITCZ偏差,在此基础上得到缓解该偏差的一些途径。首先基于几类定量指标,计算出四十六个CMIP6模式中的Double-ITCZ偏差,并将其中九个来自中国大陆的模式作为一组重点关注,从这个角度验证我国模式开发的成效。评估结果显示,年平均Double-ITCZ偏差依然普遍存在于CMIP6模式中,并且在模式间的变化范围较大。中国大陆模式的总体表现与所有CMIP6模式相似。综合标准化指标可以发现,相比于大西洋,太平洋Double-ITCZ偏差似乎更小,季节性特征更加明显。五个Double-ITCZ偏差相对最低的CMIP6模式均可以有效抑制东南太平洋干沉降区内深对流发生的频率,其中四个模式在该区域内的海温偏差也相对小,这突出强调了改进气候模式中对流物理方案的必要性。深对流偏差与海温偏差之间在东南太平洋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但二者在大西洋的线性关系不显著。此外,通过比较CMIP6和高分辨率模式比较计划(HighResMIP)中参加历史试验的高、低分辨率组模式,本文还探讨了模式水平分辨率对Double-ITCZ问题的影响。提高模式中大气模块的水平分辨率的确可以减少热带大西洋上空的正降水偏差,改善该区域深对流频率以及对流降水比例的模拟效果。然而,太平洋上空的Double-ITCZ偏差并没有因为提高分辨率得到显著改善,说明仅靠改进模式分辨率无法彻底消除该偏差。
关键词
双赤道辐合带问题,CMIP6,深对流,模式分辨率
稿件作者
马馨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赵树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张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王五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