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滑塌发育特征及规律
编号:229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15:21:01 浏览:611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8日 08: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18A] 18A、冰冻圈科学 [18A-4] 18A-4 冰冻圈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高原多年冻土持续退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滑塌现象普遍发育,其形成不仅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还可能威胁工程构筑物的稳定性。本文在多年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遥感及历史气象资料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滑塌的存量、诱发因素、分布特征及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高原多年冻土区共发现2669个热融滑塌,这些热融滑塌主要发生在海拔4600-5100m,坡度从3-8度的北面斜坡上;三个密集分布区域的热融滑塌的数量和受影响的面积从2008/2013年到2021年分别增加了4倍和6倍;冻土活动层滑脱的发生是诱发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滑塌的主要因素,其次为工程扰动和湖水的热侵蚀;活动层滑脱型热融滑塌的发育过程主要包括冻土活动层滑脱的发生、后缘坍塌后退及坡面泥流的形成等三个阶段,热融滑塌形成以后其朔源侵蚀过程将持续数年甚至十几年直到后缘位置地下冰含量明显减少或者消失为止;近年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滑塌呈剧烈增多的趋势,且这种骤增现象主要发生在有极端气温出现的特殊年份,并不是均匀的分布在每一年。研究成果对未来青藏高原工程规划、资源开发及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青藏高原;热融滑塌;冻土活动层滑脱;多年冻土
报告人
罗京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稿件作者
罗京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牛富俊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尹国安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高泽永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