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海环流对生物运输与聚集的影响
编号:228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20:03:06
浏览:553次
张贴报告
摘要
罗斯海是南太平洋深入南极洲的海域,作为南极水域生产力最高的区域之一是展开南极海洋生物资源研究的理想海区。本研究聚焦南半球夏季罗斯海海域的3种生物(南极磷虾、水晶磷虾和南极银鱼)聚集现象,首先分析了叶绿素分布和海冰密集度分布对生物聚集的影响,进一步地通过对ROMS模式在罗斯海海域的海表流场模拟结果进行拉格朗日相干结构(Lagrangian Coherent Structures,LCS)分析来研究海表流场对物质的输运作用,从而分析解释了罗斯海海域生物聚集现象形成的相关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3种生物的生物聚集地均处在海冰密集度较低的区域,这是因为开阔的水域为生物提供了天然的成长温床;但是与叶绿素浓度的高值区并不匹配,研究推测其他的环境特征对于生物的繁衍成长更加重要。罗斯海海域的海表流场促进、维持了生物聚集现象。其中罗斯海的西北部、维多利亚地的沿海区域的辐聚作用使得南极磷虾幼体在该海域聚集,特拉诺瓦湾附近的环状运输屏障使得其内部的水晶磷虾和南极银鱼的幼体运动被限制于屏障之内。拉格朗日数值粒子的正向追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生物聚集现象的后续发展变化。其中南极磷虾原本较大的生物热点区会一分为二,在罗斯海西北陆架区形成一北一南两个热点区,而水晶磷虾和南极银鱼的生物热点区则会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
关键词
罗斯海环流,LCS分析,生物热点区,拉格朗日数值粒子追踪
稿件作者
胡恒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
张召儒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
王雪竹
河海大学海洋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