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典型盐湖微塑料组成及分布特征研究
编号:2265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14:56:37 浏览:744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微塑料(MPs)是指粒径 < 5 mm的塑料,它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Ps广泛地存在于海洋、河流、湖泊等水体以及土壤、沉积物以及海滩的底栖区等地区。然而,目前很少有关于在特殊的高盐度湖泊中MPs的研究,而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作为中国最大的盐湖,同时也是最大的钾资源矿区和钾肥生产基地,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钾、锂、硼等关键性金属矿产资源等方面,对其中MPs的研究十分匮乏。本研究以察尔汗盐湖区的MPs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钾盐生产流程中采卤渠、原卤、钠盐池、光卤石池、老卤池以及进一步提取氯化镁后的老卤池等盐田中的卤水、沉积盐样品,通过光学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离子色谱分析、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调查分析了钾盐生产过程中不同盐田中MPs的丰度、组成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卤水中MPs丰度为2.4 ± 1.6个/L,沉积盐的MPs丰度为34 ± 24个/kg。其中,90%以上的MPs以黑色纤维的形态存在,粒径集中分布在0.1-2 mm范围内,人造丝(RY)、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是含量最多的聚合物,可能来源于工业活动和污水排放。通过比较卤水与沉积盐样品中MPs的分布特征发现,盐田MPs有向沉积盐浓缩沉积的趋势,与淡水的研究不同,盐田MPs具有独特的沉积特性(沉积密度、粒径等方面),可能与高盐度水体的特殊蒸发浓缩特征有关,但仍需进一步实验验证该假设。MPs丰度与环境因素尤其是氧化还原电位(ORP)、盐度等因素关系密切。这些结果显示了高盐度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柴达木盆地盐湖微塑料污染的环境风险评估提供了有用的信息,然而不同盐度水体中MPs的分布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
稿件作者
朱海霞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张西营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