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板块驱动在日本Tohoku-oki地震带前缘引发的两次板内地震
编号:2205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16:41:54
浏览:501次
口头报告
摘要
解析强余震和主震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进一步理解地震物理学和减轻地震灾害至关重要。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反投影方法对日本两个相邻海洋地震的破裂特性进行了成像。这两个地震是日本Tohoku-oki大地震的强余震,分别是2021年Mw7.1和2022年Mw7.3福岛地震。由于这两个地震的震源深度接近60km,所以其破裂过程可能会受到深度震相的影响,所以我们使用了深度和它们相近的余震测试了深度震相出现的时间和位置。我们发现深度震相形成的能量辐射在20s左右出现并向台阵方向偏移,所以主震20s之后的辐射能量位置大概率是不可信的。排除深度震相的干扰我们发现这两个地震分别向西南和东北破裂,在空间上形成互补。震源深度和余震分布显示这两个地震是板内逆冲地震,其的孕震断层是先存的正断层被Tohoku-oki大地震进行应力扰动后形成了逆冲地震。这两个地震破裂了Tohoku-oki大地震高频辐射同震空区的共轭断层,释放了Tohoku-oki地震同震积累的应力。同时我们发现这两个震源东侧的海山促进了这两个地震的应力积累和破裂,震源区的上覆板片由于吸水变得软弱后为板内物质的向上逆冲运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反投影成像在划定巨震事件中的高频辐射空区和预测未来大型余震的可能位置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突出了俯冲海山对形成强震发震环境的重要性。同时我们提出评估俯冲带特大地震的强余震危险性,仅靠同震滑移模型或是反投影成像是不够全面的。我们需要将这两种模型结合才能更好地评估地震的危险性。
稿件作者
刘德川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郭汝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郑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