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海洋型出口冰川微地形建模与演化分析
编号:2122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09:27:35 浏览:494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冰川微地形建模对理解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过程和评估冰川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将结论用于预测未来冰川的发展及其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贡献。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已被成功应用于格陵兰和高亚洲地区的冰川学研究中,并成功实现冰川表面地形的高分辨率三维重建和冰川的短期动态变化过程的高频监测。目前无人机在南极的应用也已涉及到三维地形重建、海冰动态监测、冰坑演化分析等方面,但这些研究还没有关注到南极冰川的动态变化监测。南极冰盖有着巨大的潜力贡献于未来全球海平面上升,基于无人机高分辨率技术,监测南极出口冰川动态变化,有助于填补米级分辨的卫星监测和系数的现场观测的空白,对理解冰川动态变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基于无人机和RTK基站,在 2019 年至 2020 年两次中国南极科考期间,对东南极典型的海洋型出口冰川——达尔克冰川进行了多次地形测绘。基于摄影测量的影像处理方法,重建了多期达尔克冰川的高分辨率正射镶嵌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基于地面控制点,验证了本研究生产的高分辨率冰川地形模型能达到厘米级精度。此外,本研究从冰流速、冰表高程变化、裂缝和冰川前缘崩解等多个方面对冰川的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探测到在冰川末端在冰隆的影响下其流速和表面高程的空间异质变化。结合卫星遥感和其他数据产品,本研究认为冰川末端的大型冰隆可能会使冰川变形并可能破坏其结构完整性,从而限制其终点的生长。
稿件作者
袁小涵
同济大学
乔刚
同济大学
何有权
同济大学
李洪伟
同济大学
发表评论